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优质8篇

笔墨站 人气:2.07W

在事迹材料中需要突出人物具备的坚持初心的执着精神,通过事迹材料来突显人物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优质8篇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篇1

2018年8月26日的朋加诺体育场被中国红点燃。备受关注的“飞人大战”结果终于揭晓,在亚运赛场最受瞩目、最激动人心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中国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92新的亚运会纪录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场沸腾。“中国飞人”苏炳添加冕“亚洲飞人”,其9秒92的成绩不仅刷新亚运会纪录,与亚洲纪录也仅有0.01秒之差,他也是参加决赛的8人中唯一一个跑进10秒以内的选手。苏炳添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荣耀。

决赛前,苏炳添的外教兰迪·亨廷顿曾说:“如果比赛的氛围、环境和气候都合适,加上运动员感觉良好的话,苏炳添能在雅加达给中国带来一个奇迹。”外教在训练场上信心满满地留下这番话,而苏炳添果然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骄傲。

在本届亚运会前,苏炳添两度跑出平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9秒91,追平了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创造的亚洲纪录,成为“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带着这样一份辉煌的成绩单第三次来到亚运会赛场,苏炳添的目标很简单——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终以9秒92的成绩夺冠,苏炳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说:“我觉得今天已经破了我的魔咒,作为男子百米选手训练了十几年,我参加的所有运动会都没有尝试过拿一个冠军。29岁,我终于在亚运会上证明了自己。”手捧亚运金牌,苏炳添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是的,苏炳添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中国速度不容小觑。

2017年年初,那些关于“苏炳添退役”的新闻不胫而走,苏炳添的确动了这个念头。然而,苏炳添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于是,他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训练比赛。数年如一日的封闭训练,肩上积攒的各种压力,局外人统统无法体会。正是这样的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亚洲飞人。

在整体水平依然无法与欧美抗衡的亚洲,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苏炳添所言,“这是打破魔咒、扬眉吐气的一晚”。辉煌背后总是藏着无人言说的艰辛,不过还好,苏炳添坚持下来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铸就了中国的骄傲亚洲的骄傲。

苏炳添,一个活在刘翔阴影下的男人,但是他从未放弃,堪称励志楷模。对于他屡创佳绩,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天条件和家庭原因,苏炳添从小生长在农村在泥地乱跑加上比他大9岁的表哥是镇里的短跑冠军,成为了他早先的追逐目标,在有沙子的跑道上跑出了11秒的成绩,下来就是他的性格和习惯,外国记者采访在活动区热身的苏炳添时,苏也说了这么一个词“脚踏实地”接受国内体坛记者采访时,苏炳添曾说到:“我每一年都有在进步,07年到现在每年成绩都始终是往上走的,没有掉下去过,所以我已经很满意了。”

苏炳添的短跑之路开始于他的中学时期,还没有系统地训练,就一路过关斩将,可谓是天赋异禀,从校田径队到广东省田径队,在广东省田径队苏炳添在原中国田径100米记录创造者袁国强的麾下接受训练,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运动员,开启了他走向亚洲,走向世界的里程。他的出现无疑是刘翔退役后中国田径的又一颗璀璨星。

2015年国际田联男子100米钻石联赛尤金站他9秒99的成绩,成为首位在历史上突破10秒的黄种人,也打破了张培萌10秒的世界记录,这个惊喜,提升了国人对田径赛场的关注,他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亚洲人在田径赛场上具有先天劣势这不是真的。在今年的世界杯期间,2018年6月23日,传来了振奋国人的消息,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100米决赛中,以9秒91夺冠,刷新了3天前谢震业刚在法国巴黎创造的9秒97的全国纪录,追平了卡塔尔归化选手奥古诺保持的亚洲纪录。成为了最快的黄种人。正是由于他的热爱,追求,魄力与坚持成就了今天的他。苏炳添说过赛道上的对手只有自己,0.01秒的进步都值得全力以赴在喜人的成绩背后,天赋之外,就是执着的努力,他每天训练两小时,遵循了那句励志欲坚不欲锐在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他要求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最标准,细小到关节。他被称为中国田径队——最严苛的运动员之一。

“所以要说坚持,我觉得是为了后人铺路吧”。他的踏实,勤奋,自律。让他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达不到最好就誓不罢休。就算受伤了也不放弃,残酷的训练才让他成了今天的自己。第三是他的恩师和队友,在苏炳添的运动生涯中,有4个对他成长很有帮助的恩师:在初一时发现他才能的体育老师杨永强,把他招进中山市体校的田径教练宁德宝,本身就是中国短跑记录创造者的国家队教练袁国强,在美国教他出发时先出左脚新技术的外籍教练。他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比赛,都将作为一名运动员的奥林匹克精神从始至终体现,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习的太多,追求永无止境,期待苏炳添在世界赛场上继续给我们带来惊喜。

“983”一战,“苏神”二字再一次成功刷屏。

其实,自初中开始走上专业运动员道路,苏炳添年少时也曾春风得意马蹄疾——20xx年时年仅20岁的他就曾横扫国内赛场,囊括了各大田径短跑比赛中大大小小11枚金牌。然而很快他就遭遇了伤病困扰,第二年几乎有半年时间都在养伤,无法正常训练。

不过年轻的苏炳添积极康复,养伤期间无法落地跑步便主攻上肢力量,最终赶上了当年的广州亚运会,还与队友们一起在广州亚运会上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拿回了阔别20年之久的男子4x100米接力金牌。

小荷初露后,苏炳添的成绩既有突破又有瓶颈,一方面他在20xx年伦敦奥运会上成为了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还在第二年闯入了世锦赛男子百米半决赛,但却在全运会男子100米决赛里惜败于国家队队友张培萌,特别是张培萌当年还跑出了10.00秒的成绩,成为当时该项目的中国第一人,风头一时无二。

不过避开了舆论的“追捧”,反倒给了苏炳添更多时间沉下心来去钻研短跑技术。他和他的广东教练袁国强一起尝试做了更科学、更适合自身的改变,包括起跑、步幅、步频等都在不断地调整,毕竟短短100米赛道上,每个0.01秒都要凝结许多心血。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努力,苏炳添终于在20xx年迎来了重大突破,他在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跑出了9.99秒,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

此后三年间,他又七次打开10秒大关,还曾在20xx赛季两度跑出过9秒91的好成绩。然而,就在大家以为这位广东飞人终于可以稳步起飞时,恼人的伤病却降临在了苏炳添身上,在咬牙又坚持了一个赛季取得东京奥运入场券后,他不得不暂停了20xx赛季的所有比赛,专心养伤,在腰伤最痛苦的时候,连弯腰系鞋带这样的简单动作他都无法正常完成。

不过年逾30的苏炳添,并不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在伤病和遗憾中结束,奥运延期也为他争取了更多康复时间,就这样从直不起身也要坚持训练,到重新回到跑道,苏炳添不仅克服了外界对他的所有质疑,还在东京奥运男子100米比赛里两度“破10”,创造了9秒83的惊人成绩,兑现了他“绝不放弃”的承诺。最终苏炳添在东京奥运闭幕式上担任了中国代表团的旗手,这也是对这位广东老将多年来坚持最好的肯定。

“曾经大家都觉得,百米运动员破不了10秒,但是通过这几年科学训练,我发现并不是这样。”20xx年之后,苏炳添开始有不断出国学习的机会,他开始真正感受到跑步技术中有很大的学问。

“直到今年的全运会,大家也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田径100米的决赛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很多运动员已经开始接受一些新的训练的理念和手段了。”

“我觉得,因为那些曾经的定义,没有人去尝试走出这一步。但是现在我站出来,跑到了这个岁数,之前所谓的定义就被打破了。每个人的人生是被定义的,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7篇《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秘的价值所在。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篇2

tvb脱贫纪录片《无穷之路》大获成功,陈贝儿居功至伟。陈贝儿的成功离不开“真诚”二字。

她的真诚自始至终贯穿着《无穷之路》的拍摄前前后后。在拍摄之前半年,陈贝儿自掏腰包,请了老师帮自己恶补普通话。期间还加强锻炼身体,为应对日后的拍摄储备体能。为了更了解采访对象,特意花时间看完了23集电视剧《山海情》,为的是为日后采访《山海情》的原型谢兴昌作资料上的收集。

陈贝儿说:“人与人之间贵在真诚,我没把采访当成一件工作,而是打心底里想知道他们的想法。”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篇3

展示“伤疤”,激励学生相信梦想

20xx年,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举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流传广泛的动人故事。

从1998年到20xx年,从10岁到20岁,从初中到大学,从贵州望谟到山东临沂……10年时间,刘秀祥一边艰难求学,一边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

而支撑他从苦难中一步步“熬”出来的力量,是“梦想”。

“母亲就是我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把母亲的病治好。”刘秀祥说,一定要相信梦想。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他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委屈咬牙挨过去。

其实,从内心深处,青少年时代是刘秀祥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家庭一贫如洗,年幼的刘秀祥肩负起整个家的重担。他的中学、大学时光,都担负着照顾母亲的责任。

“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出来给别人看。”刘秀祥说。

可是,每次演讲他都会说到自己的经历,以激励他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转变思想,让他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演讲让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萧雅迪是刘秀祥的学生,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

“无论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对,要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刘秀祥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都写在他那张朴实的脸上,更浓缩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课里。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篇4

“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应邀参加了在贵州大学举行的读书活动。

活动当天,刘秀祥在贵州大学里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韦天琴、杨娜娜和黄锦秀,看着他们现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奋力拼搏的样子,刘秀祥很是欣慰。

皮肤黝黑的刘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比同龄人多一份的稳重与坚韧。

20__年,刘秀祥从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毕业。这个曾背母求学从大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学子,选择回到了家乡望谟县任教。

或许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教学工作中,刘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课,也常常奔波在控辍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8年的从教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望谟县的每个

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8辆,先后把40多名孩子“拉回”了课堂,并帮助他们考上大学。

今年17岁的廖段写就是被“拉”回来的一名学生。20__年,廖段写进入望谟县实验高中学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母亲,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加上母亲的思想落后,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她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外出务工的消息,刘秀祥十分着急,下着大雨也立马赶到她家中,对她母亲做了思想工作。

刘秀祥没有放弃把廖段写“拉”回学校的机会,一直保持与她电话联系。“刘老师我好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就只能做苦工……”在电话里,刘秀祥听到廖段写这样说更是心疼。

20__年12月31日,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的母亲终于同意她返校读书。

重新回到校园的廖段写,因坚守读书信念,被评为“20__年望谟县实验高中最美少年”,20__年被评为“望谟县新时代好少年”。“我很感谢刘老师和学校帮助我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如果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今天也不能坐到教室里学习,我要像刘老师那样,靠自己奋发读书来改变命运。”廖段写说。

在望谟县,像廖段写一样被刘秀祥求学故事激励到的学生还有很多……

刘秀祥经常到其他学校做演讲,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学生们坚持学习。每次演讲他都分文不收,但是邀请单位必须要资助两个贫困的孩子。八年时间里,刘秀祥巡回演讲1200多场,听众累计超过百万人,用这种方式,也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600多人。

后来许多老师与刘秀祥交流反映,学生们的作文里多次提到了“刘秀祥”这个名字,表明要以他为榜样,他才明白身上有了更大的责任。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们坚守下去,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看到希望,点燃他们心中火苗”。

“我不知道你是谁,清晨6点的校园,但我知道你的未来。”12月11日,刘秀祥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组照片,照片里的学生正在这个寒冷冬季的`清晨迎风苦读。天虽还未亮,但孩子们的前路一定很亮。

刘秀祥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刘秀祥告诉记者这或许就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

8年前,刘秀祥回到望谟当教师时,望谟县全县高中1000多人参加高考,考取本科的只有70人。而在今年,望谟县本科上线人数1200多人,排名全州第三,紧随兴义、兴仁两市之后。

“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望谟县的教育越来越好了。家长都愿意学生来读书,而且以前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资源都会选择外出求学,现在学生和家长却更愿意留在本地;一是更加方便,二也是对我们学校、我们县教育工作的极大认可,更是对我们教师工作最好的鼓励。”刘秀祥说。

20__年以来,省内多所名校曾向刘秀祥抛出年薪百万的橄榄枝,可都被他婉言拒绝,刘秀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教师初心”,坚守在乡村教学的第一线上。刘秀祥说:“只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学上、上好学,用知识帮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远方。”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篇5

在前不久结束的雅加达亚运会,中国队可以说是战果累累,我们记得每一个运动员取得胜利的时候的样子,我想大家对于苏炳添应该不陌生吧!这个成为了许多次的亚洲第一人,一次比一次优秀,一次又一次让人对他刮目相看!每一次枪声响起,每一次的起跑,每一次咬着牙在跑道上不断加速,每一次冲破终点从嘴里长吐一口气,见证着他每一次的成长,谁都不是一出生就懂事,谁都不是一出生就带着某种天赋,上天给予我们的不足,是告诉我们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那样才会成就更加强大的自己。苏炳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逆袭的人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苏炳添是一个80后,看似成熟稳重的他,其实在初中的特别调皮,他不喜欢上课,更不喜欢做作业,就因为此事,还受了老师的惩罚,为了逃过惩罚,他报了学校的田径队,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逃避,让他在跑步方面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成为国人所称赞的年轻人。

经常好动的他在一次比赛中,跑出了11.72的好成绩,这对于一个小孩子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正因为这一跑,他被中山市体校的老师发现了,从此他进入了一个正规的训练课程。进入正规训练的苏炳添成绩不断的提高,跑进了10秒之内,成为亚洲第一个人,黄种人在体质上与黑种人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我们大家心里,黑种人的耐力强体质好,田径赛场上黑种人的天下,但是29岁的苏炳添告诉我们,田径成绩的好坏与体质无关,但是与努力成正比,事实上正是他说的,努力是克服所有困难和障碍的最好方法。

本次亚运会的第一名,正好填补了他在各项大赛中的空白,为他的事业又添上了重要的一笔,更增强了国人对田径这个项目上的信心,也是为许多后辈做了榜样。母校暨南大学与苏炳添达成协议,让他回到学校做副教授,我们想想,从一个爱逃课,不写作业,各种调皮的事都做,到如今的副教授,说实话,不羡慕是假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努力才会成就自己,越努力越幸运,所谓幸运都是通过自己换取而来的,从未有天上掉馅饼的说法,这些说法都是空虚有的,人的一生要有许多目标,我们通过实现目标的过程来提升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夏天我们要感谢这个大男孩,因为他让我们这个夏天格外清凉,因为他的努力让我们震惊,他的逆袭让全世界人肃然起敬,希望他在以后的路途上继续强大!继续勇往直前,续写传奇人生!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篇6

?颁奖词】

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人物事迹】

王海(1926年1月—20__年8月2日),原名王永昌,汉族,山东威海人,1944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参军,大专学历。空军原司令员,空军上将军衔。20__年8月2日,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1950年5月于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毕业后,成为共和国空军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先后任空军第4航空学校飞行队飞行员,空军第4混成旅驱逐10团29大队中队长。

1954、1955年间,王海是空军歼击航空兵师副师长、师长,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战斗。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中,他的师担负协同陆、海军夺取制空权并掩护陆军登陆作战的任务。

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篇7

走进叶老先生的诗词世界,盎然诗意,诗意人生,人生静逸。

叶嘉莹老先生以“吟诵”之情,引领我们走进了别有洞天的诗词天地。一诗一人生,一词一境界,令我感同身受的是吟诵中的意境感发之情。在我看来,叶嘉莹老先生所发声的一经一辞一诗一言一词一调,都是以自然之法为我们展开了别样的诗情画意。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有属于它的标识符号,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记忆。正如《孟子万章章句下》中所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就是诗词背后作者的情感世界,叶老先生以吟诵诗词之意感发而生情,剖析诗词背后的别样故事,给人以生活的感触。同样,吟诵是最有情意的时候,是个人情感与诗词接触最密切的时候,会有一种由心而发出的情怀,这种情怀超越了时空的局限,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再是孤寂,而是“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的抒怀欣怡。我想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里都可以用诗来抒发自我的真性情、真实感,古人亦是如此,以言简意赅的“生活日记”来写实写志写生活。

在叶嘉莹老先生的吟诵之意中,我感发于“入诗”与“出诗”之情,情到深处最为极致,或许这就是自我认为“入诗”的最高境界,而吟诵正是入诗的媒介桥梁,身心、情意、诗意相结合,由心而感发吟诵出来最为情深。正如叶嘉莹老先生对《春望》的钟情,以自我真性情、真故事,与《春望》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恰到好处的诗与人融为一处,抒发吟诵出消磨已久的诗词古韵。这让我想到了“建安七子”之冕的王桀,他以《登楼赋》言曰“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这里的“感发”和叶嘉莹老先生所提倡的“感发”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真正的深入诗中的世界,久而久之不再是隔膜,而是一种心灵上的领悟。我之前看过叶嘉莹老先生的纪录片,一箪食、一豆羹正是叶老先生的晚年生活,内心面对周围的疾风骤雨毫无波澜,她早已走进诗意,人生早已充满诗意之韵,正所谓,诗如人生,人生如诗。而对于自我认为的“出诗”,它与“入诗”不是相对矛盾的对立,而是对于诗词的两种感发,“入诗”是因诗而感发,“出诗”是因事而感发。论其“出诗”,当你对诗词的吟诵到达一定的境界,不再是因诗生情,而是因情生诗,或许叶老先生的生活亦是如此,生活如诗意,洒脱自然,平仄有韵律,诗情画意。这也是我最佩服这位“穿裙子的士”的豁达之处,因为吟诵而“感发”,因为吟诵而热爱诗词,因为吟诵而热爱生活。

我在诗词的吟诵中寻找真我之意,寻找诗韵词律的文化魅力,寻找叶嘉莹老先生的“感发”真谛。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篇8

今天,我在网上阅读《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学生》。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了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她就是一个12岁的女学生,何玥。何玥是广东桂林人,因肿瘤扩散脑部组织,20__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12岁的小学生何玥,竟然做出了如此令人惊讶的事情,感动了全中国人民。这种花样年华,何玥不故一切坚决把自已的器官捐献给比自己更需要的患者。何玥的行为是多么伟大,全国人们不禁为这位年轻的小姑娘而感到激动。何玥在我心里就像一位勇者,用性命挽救了更多的生命。虽然已经离去了,但是她的灵魂又回来守护着祖国,为全国人民默默祈福。

何玥的故事使我想起四年级的一篇语文课文《永生的眼睛》他们每一代都将去世后的眼角膜捐献于他人,使他们重见天日。他们和何玥都把自己平凡的生命最后的一道闪光,把人间照亮。

我相信他们的精神将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地绚丽。